净水厂开始沿万家大道、104国道至柳市镇,总长约10.9公里,具体桩号为A0-130.13~A6+248.51,B0+0.000~B3+537.8,D0+0.000~D1+28.94,其中埋地钢管管径为DN600~DN1800,球墨铸铁管管径为DN600~DN1000,另有管桥及顶管。 工程范围包含上述工程的所有土建和安装【其中钢管(不含管件)和球墨铸铁管(含管件)、阀门、排气阀、排泥阀、伸缩节为甲供材料】。 1、万家大道段(S-27)桩号为:A0-130.13~A0+0部分(包括穿越27#河道段)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820*18钢管铺设、钢筋砼阀门井、排泥井、27#管桥等。 2、万家大道(桩号为:A0+000~A0+8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820*16、D1620*14钢管铺设、Φ500深层搅拌桩地基加固(水泥含量:15%)、钢筋砼阀门井及排气阀井等。 3、万家大道(桩号为:A0+800~A1+6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620*14钢管铺设、Φ500深层搅拌桩地基加固(水泥含量:15%)、钢筋砼阀门井及排气阀井等。 4、万家大道及104国道(桩号为:A1+600~A2+4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620*14、D1420*12钢管铺设、1#管桥、5#管桥、检修井、排泥阀井及排泥湿井等。 5、104国道(桩号为:A2+400~A3+2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420*12钢管铺设、6#管桥、阀门井、检修井、排泥阀门井及排泥湿井等。 6、104国道(桩号为:A3+200~A4+0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420*12钢管铺设、DN1400顶管、阀门井、顶管接收井、河道护砌等。 7、104国道(桩号为:A4+000~A4+8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420*12钢管铺设、DN1400顶管、顶管井、阀门井、7#管桥、检修井、排泥阀门井及排泥湿井、89#管桥等。 8、104国道(桩号为:A4+800~A5+6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420*12钢管铺设、10#管桥、检修井、排泥阀门井及排泥湿井等。 9、104国道(桩号为:A5+600~A6+248.51部分(含FJ8分水点及支管))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420*12钢管铺设、排气阀井、阀门井等。 10、白象大道(桩号为:B0+000~B0+6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套管内铺设管道、D1020*10钢管铺设、铸铁管铺设、顶管及顶管井吸收井、支墩等。 11、白象大道(桩号为:B0+600~B1+2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000球墨铸铁管铺设、D1020*10钢管铺设、2#管桥、支墩等。 12、白象大道(桩号为:B1+200~8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000球墨铸铁管铺设、D600球墨铸铁管铺设、支墩等。 13、白象大道(桩号为:B1+800~B2+4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600球墨铸铁管铺设、D620*8钢管铺设、3#管桥、排泥阀门井及湿井、阀门井等。 14、白象大道(桩号为:B2+400~B3+00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600球墨铸铁管铺设、消防栓及阀门井、阀门井等。 15、白象大道(桩号为:B3+000~B3+537.80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600球墨铸铁管铺设、D620*8钢管铺设、4#管桥、消防栓及阀门井、排泥阀门井及湿井、阀门井、支墩等。 16、柳白大道(桩号为:D0+000~D1+028.94部分) 该区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D1000球墨铸铁管铺设、DN1000钢管铺设、顶管及顶管接收井、29#管桥、消防栓及阀门井、排泥阀门井及湿井、排气阀门井、支墩、检修井等。二、工期与质量要求 本工程计划工期360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9月,计划竣工日期2010年9月。 质量要求为达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三、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 拟建多种工程区域地貌单元属冲海积平原区,区内地形基本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2.4~4.3m,东侧近海区,地势相对较低。区内内河较发育。(二)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达39.3℃,极端最低气温-4.5℃。多年平均降雨量1708mm,日最大降雨量256.61mm,降雨主要集中于4~6月的霉雨期和7~9月的台风期,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以上。多年平均风速2.5m,历年瞬时极大风速40m,定时最大风速25m,台风期瞬时风力一般在8~12级以上,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在80%左右。(三)地层结构 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质资料,将场地地基土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⑥、⑨层各细分为2个亚层,⑦层细分为4个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粘土、③淤泥、④粘土、⑤粘土、⑥1圆砾、⑥2粘土、⑦1含角砾粉质粘土、⑦2粘土、⑦3含角砾粉质粘土、⑦4粘土、⑧含角砾粉质粘土、⑨1全风化凝灰岩、⑨2强风化凝灰岩。现分别详述如下: ①杂填土 灰褐色、灰色、灰黄色等,湿,松散状,主要由块石、碎石、砾石、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组成,土质不均匀,为新近人工回填而成。 主要分布场地道路、河岸地段,直接出露地表,揭露厚度0.60~1.90米。 ②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局部为硬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点和半炭化物。该层俗称“地表硬壳层”,刀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除内河处缺失外均有分布,无填土处直接出露地表,层顶埋深0~1.90米,揭露层厚0.60~2.30米。 ③淤泥 青灰色、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刀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 除近山前的Z48、Z49钻孔缺失外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30~2.50米,揭露层厚4.00~24.90米。 ④粘土 灰黄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点和半炭化物。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断续分布线路西侧,层顶埋深1.60~20.90米,揭露厚度0.90~8.50米。该层局部夹有④a圆砾夹层。 ④a圆砾 灰色,松散-稍密状。砾、卵石粒径以10-30mm为主,少量50mm,含量40-60%,呈亚圆形,岩性为凝灰岩,具强-中风化状。砂含量20-30%,其余为粘性土。该层分选性差,无胶结。 场地零星分布,揭露于Z36、Z39钻孔,层顶埋深8.40~17.40米,揭露层厚1.40米。 ⑤粘土 灰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粉细砂和半炭化物。刀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大部份场地有分布,层顶埋深13.10~32.60米,揭露厚度1.10~26.60米。该层局部含有灰黄色⑤a粘土。 ⑤a粘土 灰黄色,可塑状,中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点和半炭化物。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仅揭露于JZ1、JZ2钻孔,层顶埋深26.90~28.60米,揭露厚度4.00~4.30米。 ⑥1圆砾 灰色,松散-稍密状。砾、卵石粒径以10-30mm为主,少量50mm,含量45-70%,呈亚圆形,岩性为凝灰岩,具强-中风化状。砂含量10-15%,其余为粘性土。该层分选性差,无胶结。 场地内断续分布,层顶埋深17.00~43.50米,揭露厚度1.20~5.70米。 ⑥2粘土 灰色、兰灰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粉细砂和半炭化物,局部砂含量稍高。刀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大部份场地有分布,层顶埋深18.50~43.50米,揭露厚度2.10~13.70米。 ⑦1含角砾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可塑-硬塑状,碎石、角砾含量30-50%,局部含量较高,粒径一般为10~30mm,个别50mm,呈棱角形,岩性为凝灰岩,呈强-中风化状。砂含量10-20%,其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匀,分选性差,局部粗颗粒含量较高,呈角砾状。 断续分布于线路中段,层顶埋深5.40~30.30米,揭露厚度0.80~14.00米。 ⑦2粘土 灰色、兰灰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粉细砂和半炭化物。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断续分布于线路中段,层顶埋深10.40~31.50米,揭露厚度2.40~13.50米。 ⑦3含角砾粉质粘土 灰黄色、兰灰色,可塑-硬塑状,碎石、角砾含量30-50%,局部含量较高,粒径一般为10~40mm,个别50mm,呈棱角形,岩性为凝灰岩,呈强-中风化状。砂含量10-20%,其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匀,分选性差。局部粗颗粒含量较高,呈角砾状。 断续分布于线路中段,层顶埋深17.40~41.70米,揭露厚度1.00~9.60米。 ⑦4粘土 灰黄色、灰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粉细砂和半炭化物。刀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断续分布于线路中段,层顶埋深18.40~44.20米,厚度1.60~6.90米。 ⑧含角砾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硬塑状,碎石、角砾含量10-30%,粒径一般为10~30mm,个别40mm,呈棱角形,岩性为凝灰岩,呈强-中风化状。砂含量10-20%,其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匀,分选性差。 仅揭露于近山前段的Z48、Z49钻孔,层顶埋深2.50~22.60米,层厚8.10~17.10米。 ⑨1全风化凝灰岩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原岩完全风化成粘性土,局部含少量未完全风化的碎石块。 仅揭露于近山前段的Z48、Z49钻孔,层顶埋深19.60~30.70米,揭露厚度3.70~9.10米。 ⑨2强风化凝灰岩 灰黄色,碎裂结构,岩石破碎,岩芯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有暗黄色氧化物渲染,锤击易碎。 仅揭露于近山前段的Z48、Z49钻孔,层顶埋深28.70~34.40米,揭露厚度9.50~10.10米,未揭穿。(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部粘性土及淤泥层中的孔隙水和中下部圆砾中的孔隙承压水。 浅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海相淤泥的孔隙中,水量较小,渗透性差,渗透系数在10-6~10-8cm之间,为弱-微透水层,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水位为0.20~2.20m,长年地下水位变幅一般在0.50~1.5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变化较大。 孔隙承压水零星赋存于圆砾层的孔隙中,地下水迳流一般,水量相应较贫乏,单井涌水量一般50~200m3d左右,渗透系数在10-4~10-6cm,透水性一般,承压水埋深1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HO3-Cl—Na-Ca型水,拟建场地为湿润地区弱透水环境,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对干湿交替作用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长期浸水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根据附近工程的基础施工情况,场内地下水对钻孔灌注桩会造成在淤泥中易产生缩径,在圆砾中产生塌孔、漏浆等不利影响。选用优质泥浆并保持一定的泥浆高度,一般可消除此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