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abstract:sincetheendofthe20thcentury,facedwithvariousincreasinglyseriousecologicalproblems,sustainabledevelopmenthasbecomeahottopicofmuchatten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thepremisetoachievesocialdevelopment.protectingenvironmenttoensuretheharmonybetweenhumanandnatureisthepremiseforthefutherdevelopmentofeconomy,andalsotheguaranteeofhumancivilization.therefore,itistheurgentandarduoustaskforallhumantoprotectandimproveecologicalenvironmenttoachiev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keywords: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vironmentalissues;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2.环境实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3.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等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3)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4)地表森林面积锐减,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5)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威胁动植物的健康。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等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6)混乱的城市化,损害到了自然区。世界上的大城市正日益扩大,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