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目前应建立健全国务院直接领导、按流域进行管理的水体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综合管理有关水资源的各种事务: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全国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统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计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并定期公布。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国家及各级水利部门要遵循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与工程一体化的思想,高效地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制定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地下水超采,保护濒于干涸的重要湖泊和风景游览区的涌泉以及防治水污染。
2.加强水资源产权管理,对水资源使用部门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国家应凭借所有者身份对水资源使用者征收水资源补偿费或水资源占用费和水资源税,以期对使用者占用的水资源价值的补偿,使后代不至因为上一代的水资源耗竭而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同时还可促使使用者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4.完善水资源的价格机制。水资源价格机制的完善是一渐近的过程,国家应切实把“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作为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原则,尽快实现完全成本化:以防洪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其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用于供水、发电、养殖等多种经营、能产生效益的水利工程,其供水成本由商品水补偿,促进“以水养水”。当然还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承受能力、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
5.调整缺水地区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上或不上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新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淘汰耗水过多的企业,扶持符合当地水资源政策的企业。
6.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彻底消除污染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确定一个最优污染水平。在确定了这个最优污染水平之后,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实行污染控制规划制度。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编制污染控制计划,根据河流的水质现状和自净能力将污染控制标准分配到各地。(2)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国家应通过对如排污许可证适用的范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违反排污许可证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排污许可证内容的修改、限制条件的增加和撤销、颁发许可证的程序以及许可证的有偿转让等内容从法律、法规上加以明确规定,以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使之有效地发挥减少污染、防治并举的作用。(3)完善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管理。(4)从整个区域或流域出发,把水量、水质和水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在建设流域性水利工程设施时,要考虑清水与污水的比例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统筹考虑;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及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采用多种处理途径。
7.塑造节约用水的制度。在农业用水方面,塑造利用农业节水的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此,首先要培育灌溉水市场。其次是推动作物节水技术创新、培育节水技术市场;再次是应重构包括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四个子系统在内的节水农业技术系统;最后,由于我国版图较大,农用水资源丰缺并存,故可以在灌溉农业区推广输水工程+常规节灌+水价控制的模式和旱作农业区推行集水工程+现代喷微灌+农艺措施的不同的节水模式。在工业用水方面,塑造利于工业节水的制度,建造节水工业。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实行节水考核制度,对于定额以内的用水,采用较低的费率;高于配额的用水,则按分级提价的原则,收取较高的水资源税、费。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可允许企业对节水部分进行有偿转让,以促进节水成本低的企业率先节水,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向节水方向迈进。其次是严格实行用水许可制度。目前无证开采,超量开采比比皆是,为此应加大投入,搞好执法检查。在城市用水方面,塑造利于城市生活节约用水的制度,加强生活用水的节约管理。首先应使生活用水的价格合理,起到激励节水的作用。生活用水水价的确定应更多由市场、消费者和政府共同参与制定,其价格不仅要包含制水、供水成本和合理的利润,还要包括污水处理费用。其次应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最后,利用公共传媒在全社会广泛进行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使节约用水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以上措施只是主要的几个方面。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更加开阔思路,减少错误决策,提高行动效率,这样必能实现人与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